机械加工精度的三大指标
加工精度是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实际尺寸、形状、位置三种几何参数与图纸要求的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。
理想的几何参数,对尺寸而言,就是平均尺寸;对表面几何形状而言,就是的圆、圆柱、平面、锥面和直线等;对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而言,就是平行、垂直、同轴、对称等。零件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数值称为加工误差。
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都是评价加工表面几何参数的术语。加工精度用公差等级衡量,等级值越小,其精度越高;加工误差用数值表示,数值越大,其误差越大。加工精度高,就是加工误差小,反之亦然。
任何加工方法所得到的实际参数都不会准确,从零件的功能看,只要加工误差在零件图要求的公差范围内,就认为保证了加工精度。
机器的质量取决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机器的装配质量,零件加工质量包含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大部分。
机械加工-自动化技术
随着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,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程度进一步提高。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、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(FMC)、柔性制造系统(FMS)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(CIMS),实现了柔性自动化、智能化、集成化。 生产管理。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,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、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,推出了准时生产(JIT)、敏捷制造(AM)、精益生产(LP)、并行工程(CE)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。
机械加工自主创新
自主创新及人才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, 产品开发周期较长。在我国,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。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,而我国却没有拔尖创新 人才。这充分体现在: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,技术创新缺乏动力。 高精技术的开发相对薄弱。高精技术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具有重大的作用。